《建党伟业》观后感之五

发布时间:2011/7/18 11:07:02  来源:  点击次数:19401

观《建党伟业》有感

财务部  叶承灝

    1921年,中国社会乱象纷纭,人才辈出。这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代,无数的莘莘学子为百废待兴的祖国描绘了美丽的蓝图;这又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抛头颅洒热血,把青春献给祖国;这也是一个群雄争霸、英才辈出的年代,爱国的年轻人为泱泱大国注入了新鲜血液,奠定了雄狮苏醒的基础……这正是我看这部剧的初衷,身为一名党员,多希望自己出生在那样的年代,能够为民服务为国奉献!

    整部电影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立体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那一幕幕深深的震撼了心灵,仿佛自己也随之走进那历史的长河中……这部剧中,最让难忘的有好几处:由周润发扮演的袁世凯在做称帝美梦的时候,用他特有的眼神及面部表情传达出一个历史人物的无奈、野心和愚蠢。刘德华扮演的蔡锷在与小凤仙告别时更是通过言语和眼神传达出了一代英雄的隐忍和抱负……被称为“泪点”的一幕是“五四运动”学生们群起游行,响彻天地的“还我青岛”呐喊声震耳欲聋以及女学生滴血喊冤的悲愤给人留下了鲜明的记忆。而当时身处南方的陈独秀和北方的李大钊相互惺惺相惜的味道以及后来疯狂的演讲部分,演员们演绎的淋漓尽致,演讲辞“我们今天的行动,是中国美好未来的先声”声嘶力竭,使我仿佛回到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而后,毛泽东、张国焘、董必武、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青年共产党员在世界各地传播共产党思想,为我党建立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结尾处,水气氤氲、朦胧迷离的嘉兴湖面上,12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起《国际歌》,铿锵有力的歌声慢慢地传了出来,小船飘浮在湖面上,周围是祖国的大好河山,那历史性的一刻,永远地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

    《建党伟业》展示出了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那些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

    是啊,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他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建党伟业》观后感

行政部  曾怡嫣

    两年前,在建国60周年之际,就曾经观赏过《建国大业》,是以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今天,观赏的《建党伟业》,作为《建国大业》的姊妹篇,讲述的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董必武、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

    问道必先知史,由173名演员演绎了我国共产党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又极其深远的一幕幕。从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到袁世凯秘密签订二十一条、张勋复辟,又随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号角传来而引发的“五四运动”,最后1921年7月,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集结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国共产党”在众人齐声吟唱的《国际歌》中呼之欲出!

    当看到袁世凯做起称帝美梦、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派章宗祥秘密签订二十一条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愤怒,身为一个中国人,怎么能够违心去签订那丧权辱国的条约呢?!我多想冲上去对章宗祥咬牙切齿一番,在电影院里观看那一幕,真是让我热血沸腾,颇为震怒!所谓的巴黎和谈,本以为以战胜国的身份可以赢回我国在山东的领土主权,没想到是西方各国给我们设的一个骗局,这时电影出现了我最最感动的一幕,也是被称为“泪点”的一幕:火烧赵家楼、血书“还我青岛”以及女学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着一块写着“冤”字的大布,为四万万同胞喊冤。这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心灵上震撼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让我肃然起敬、钦佩动容的是最后的结局,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想想看,90年前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几十人,而它不仅在28年后新中国成立之后带领着全国人民走向民族富强的道路,并在今时今日以它90年的光辉历程教育了我们青年一代党是如果从幼稚走向成熟,激励着我们也要为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努力奋斗。

    一路曲折一路歌,看完《建党伟业》,这既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一次再学习,他们的丰功伟绩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也使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更加坚定我们始终跟党走的信念,所以我提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我也想象所有共产党员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为能够进入这样一个为民着想为国奉献的党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最后,我想发自肺腑地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建党伟业》观后感

劳务公司   张秦

    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众所周知,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前些天,看了《建党伟业》这一部万众瞩目的献礼电影,一种对建党伟业的震撼和触动油然而生,同时那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让我感受到革命英雄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和激情。总之,看完它,我深受感动,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孙中山,让中国人觉醒奋起的伟人,当见到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人们欢呼雀跃,对未来充满了无限希望。当蒋介石扮成医护人员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我们为革命内部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的担忧。国民党先驱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还有袁世凯称帝、护法战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历史事件,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看了电影里面许多的画面,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一场辩论,无论是“新文化的倡导者胡适,还是“旧文化”的拥戴者辜鸿铭都让我见识了大家的风范。尤其对于后者的人物塑造尤为赞赏。个人真的很欣赏辜鸿铭的人格魅力,尽管他当年多么嘲笑甚至抵制妇女解放。

    “维新变法”,“洋务运动”等等的革命运动中,我们看到了清王朝统治的腐朽,然而更让我们看到了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国家的事业,奉献了他们的心血和精力,来激发中华民族的儿女更加发奋,更加地努力去建设祖国的未来。回顾先烈们为了救祖国于苦难中,为驱逐列强,抛头颅,洒热血,自虎门销烟,历经80多年的探索、牺牲,救国愿望冲破顽固封建势力的阻挠、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迎来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这一代的人,太幸福了,或许连一点点的苦都不敢去尝。然而,当我们看到那么多的革命先辈努力地挽救祖国,我的内心深感到内疚。

    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会上的失败,日本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这个消息让举国震动,全国的莘莘学子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不仅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是让我的内心无比振奋,我真希望自己也能为国家做点什么。我在想,如果没有革命热血青年的爱国热情,没有革命党人的鲜血和努力,就可能没有今天如此繁荣昌盛的祖国。因此,在这时我产生了莫名的激动与感动。在这个影片里面,还叙述了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情感故事,这是出于对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真挚爱情的崇敬和敬仰之情。两个人简单的结婚,并肩坐在床头的经典对白。虽然只是简单而淳朴的对话,但是折射出了两人之间深深的情感。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虽然这部电影只用了2个小时来描述从辛亥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这十余年时间里面发生的历史事件,但是对于我来说区区余字无法表述,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亲自去观看,去品味和重温历史的古迹。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风雨雨,这部影片见证了这些风雨,观看《建党伟业》,让我们去重温中国共产党那段峥嵘的岁月吧。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建党伟业》观后感

技术部 章少剑

    在建党90周年前夕,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党史史诗巨作《建党伟业》,该电影讲述的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十年间,爱国先驱们为推翻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解救四万万中华同胞而浴血奋斗和艰辛探索,最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华古国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叙事删繁就简,但仍能把这十年间重要的历史事件清晰地表述出来,本以为是一部严肃死板的党史教育片,结果却是那样的轻松和激情澎湃!

    走出电影院,影片中多个历史事件仍在脑海里回转,但最让我激情荡漾的是1919年5月4日由学生发起的爱国青年救国运动。在这个运动中,青年人的爱国和热情尽情地被展现,电影中邓中夏等人在街头荡气回肠的演讲久久在耳边回响,是啊,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多么可爱的一群年轻人啊,他们知道什么叫爱国,他们知道什么叫责任,他们知道什么叫理想,他们知道什么叫激情,他们知道什么叫青春!他们为报国救国,不惜浴血奋战,他们为了实现“共和之新中国”的理想不惜自己的生命!青年先辈们的“五四精神”永烁光芒!

    如今,90多年已经过去了,现在人民已经解放、国家已经共和,我们是幸福的新一代。但如今,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还很漫长,所以,我们也是挑起新理想的一代。重温90多年前青年人的热血与激情、理想与责任,我们这些站在新起点上的青年一代也应当要传承“五四精神”光荣的传统,勇于担当,勤勉奋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青春和激情。企望在世界新格局中的古老中国,在新一代青年的拥簇推动下,焕发青春光彩,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年是厦门市“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海西跨越发展的重要之年,特房建工青年员工作为海西建设的头排兵,应当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干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在“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地完成建设任务中,尽情发挥青年人非凡的智慧和才干、热血和激情,让自己的青春也能在新一轮的奋斗中闪光!

站在近代中国的街头——《建党伟业》观后感

党办、董办 赵珈

    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韩三平将“伟人云集+明星云集+红色播出季”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票房奇迹成功复制,他将国人再次拉回近代中国的街头,重温党史、铭刻党恩。

    “为什么中国不行?”

    1911年冬的北平,年幼的溥仪退位,孙中山海外归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的国体在这一退一任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先天不足、后天欠缺准备的中国来说,无论如何“穷则思变”,都将是仓促和混乱的尝试: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短短六年时间,中国便发生了2次复辟,更换大总统3回,爆发内战4场,中国在这些浪潮中不断飘摇……

    “中国怎么才行?”

    从孙中山先生的“共和”理念、陈独秀、李大钊回国“救亡图存”,到宋教仁宣讲遭遇特务暗杀身亡,还有激烈的“北大论战”桥段、新文化运动,无一不是中国文人真正踏上思考中国前途的体现。帝制、君主立宪、共和、德先生赛先生、……中国文人在那个黑暗混沌下的中国不断的探索、曲折前行。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有一场戏,他说,袁世凯复辟、张勋又复辟,中国到底是怎么了,我们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答案是,中国绝不是换一个总统和总理的问题。苏维埃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更是庶民的胜利,当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发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成为一股洪流,瞬时倾入了中国思想大潮。苏维埃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俄国革命的个体性相结合碰撞出来的耀眼火花,也激励着穷则思变的中国革命人。在找到了全新理论的指导后,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经过长期的准备和酝酿后,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成立。这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拐点,从此之后,中国历史开启了风云际会的新篇章。在那个风雷激荡、巨变迭起的年代,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建党伟业》却以具体的历史脉络为骨,以历史事件为肉,以演员的表演为神,在神骨肉兼具的前提下,使建党伟业的历史画卷气韵生动起来,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把所有人拉回了近代中国的街头。客观也是此部电影的精髓所在,不仅在历史事件上尽力做到了实事求是,在人物刻画上也力求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比如,为了称帝而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密约的袁世凯,也并非一味卖国求荣;在各种思想交汇的北大,辜鸿铭的观点也并非全然歪理邪说,其维护传统文化的观点自有其可取之处;胡适的实用主义也并非毫无道理。此外,《建党伟业》也没有刻意回避儿女情长,蔡锷和小凤仙的离别,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相识、相知和相恋,都拍得动人心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共产党人以革命大无畏精神成功应对各种挑战,这是新中国得以建立、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和平崛起的年代,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更有必要重归建党的源头,找到这源头的火种,并赋予其新时代的意义。